行政力提升工具之用运营的思路提升行政的专业力
2019-01-23 11:24
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近期暂无评论哦,赶紧抢沙发吧!~
行政大咖推荐
亲爱的读者,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了,笔者将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为什么用运营的思维能提高行政的竞争力。
1、 行政是做什么的?
2、 行政与运营的共同点在哪里?
3、 运营的思维如何能帮到行政?
4、 如果用运营的思维,我们要如何做行政?
在繁杂的行政工作,如何体现行政整体的专业度,体现行政的价值呢?运营的思路做行政,可能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首先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行政是做什么的?
前段时间,笔者看了一个采访一群行政人的短片,大部分行政人回复,行政是打杂的。随机采访员工的时候,大部分也认为行政是打杂的,那行政就是打杂的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为什么会给员工带去行政就是打杂的这个刻板印象呢?因为行政涉及的事务比较宽泛,比较难给人以专业的影响。
笔者以前听过行政人自嘲,年底了,领导给你绩效考评了一个卓越,但具体问领导,为什么给你评卓越,你有哪些地方做的特别出色的时候,领导还真不一定能回答出来。
下面我们先来看2张行政大咖整理的行政工作范围(PS:如侵删)
乍一看图1会感觉已经很全面了,但如果你接触过FM,就会发现,图1的工作内容可以被FM的工作内容完全覆盖,那是不是说行政的进阶就是FM了呢?FM现在是个很成熟的现场服务及运维的专业,那我们是否可以说这个就能代表了行政的专业维度了呢?
让我们来看一下图2,图1涉及的工作内容在图2内仅仅是后勤管理这个模块的一部分。那除去了FM这块,我们是否可以说其他的工作内容就是打杂了呢?我们要如何体现我们的专业性呢?
第二个问题:行政与运营的共同点在哪里?
笔者在与大量的运营大咖交流后,整理一些行政与运营的共同点,发现行政是个天然适合吃运营饭的职业。
l 入门门槛相对较低:行政与运营一样,是一个门槛低流动快的行当,不断的新鲜血液进入,不断的有同行离去。很可能你5年前做的事情,和现在都差不多,也有可能你一个入职1年的新人,做了搬家、装修等一系列项目。年资长一些的同行在迷茫中负重前行,年轻的新人们潮气蓬勃的向老人的领地发起着冲击。就像笔者另外一篇文章的观点,因为行政基础方法论和理论的缺失,没有像HR那样明确的晋升和职业化道路,很多行政人在具体做事的“术”成熟后,为了求发展,纷纷转向了FM,物业管理等道路,或者在行政发展若干年后,找机会转入了其他类似HR、销售、财务等行业,让行政损失了不少精兵强将。
·以产品为中心,以用户为导向:做运营是销售产品或服务,做行政的本质,其实也是销售我们的自己的服务及产品。
·运营讲究以产品为中心,以用户为导向,通过分析用户思维来提高方案的商业回报,对于我们行政而言,无聊是现场服务、活动组织、资产运营、礼品选购等工作,其核心也是通过分析用户所思所想,即运营的用户思维,在公司预算的范畴内来提供对应的产品。
·运营讲究用户运营来维系核心用户,行政也需要通过维系核心用户(这里的核心用户指的是leader,意见领袖等关键人物)。通过对核心用户的运营,来影响其他的用户,从而让行政的工作更加有序顺畅的推动,并能维持一下较高的满意度水平。
·没有标准答案,只看结果的好坏:运营的工作成果没有“标准答案”,行政做的很多事情其实也没有“标准答案”。
· 运营需要通过ROI工具来评估项目收益,行政一样需要用ROI工具评估收益。
·运营的活动对“独特性”、“创新能力”的运营策略要求很高,行政人在碰到活动时,哪次不是要创造全新运营策略?
·运营需要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行政的任何活动都一样要争夺用户的注意力。
如此看来,行政的工作和运营的工作有那么多的共同点,那为什么不能用运营的思路来做行政呢?
接下来我们来说明运营的思维如何帮到行政:
专业互补:运营现有的成熟运作体系,能加强行政工作中的专业度,体现价值感。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准备去做个圣诞节活动,报方案的传统做法是做个ppt,告诉老板大概多少费用,什么样活动,道地点的会有个预计参加人数,老板看好,嗯,还可以。你就去做了。那如果同样一件事情,你使用运营的思路组织一下方案,这个专业绝对震撼到你老大。
n 我们今年的圣诞节活动,预计总预算3000元,现场IP数有500人,UCG有30~50篇,另外我们邀请KOL做了6篇PGC,CTR预计可以达到6000,活动线上线下访问量预计为8000,预计ROI可以达到1.2~1.3,对第四季度员工满意度贡献5.2分。
这样一同汇报,结合漂亮的PPT,是不是让你的汇报让老板眼前一亮了呢?为什么呢?因为一样的活动,你给到的数据直接体现了你的价值。你的专业术语的运用,体现了你的专业性。
用户角度思考的习惯:很多行政的伙伴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会反馈,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做的事情,大家还不理解,都不说好,还要去投诉。笔者觉得这里可能的原因就是:你没有提供适合的产品,没有有效的争夺用户注意力,也没有做好核心用户维护及利用ROI预先评估用户体验。笔者近期参与公司会议室电话管理政策的调整,应财务提出的话费要拆分到个人的要求,运维提出将会议室电话回收或者要求员工在打电话前做二次身份验证,并希望行政配合执行及宣导。大家可能觉得运维及财务的要求很正当,我们行政配合执行就好啦。笔者觉得,是否应该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后做决策:
·我们是否做过因公因私电话费的分析,是否是在这个数据支持的前提下做出的这个决策?
·如调整,二次验证要花多长时间,对员工使用便利性及本月投诉率是否已评估了影响?
除了以上2个方案,我们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是否已经评估过?
n 10月份财务就提出了要求,在1月底提出实施前未进行沟通,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用户角度思考的关系,我希望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具体的数据,而不是配合执行,出现了投诉,互相扯皮。运维之后提供的数据中表明,80%以上的通话是用在了因公上;每次二次验证,需要花费用户3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使用便利有实际影响,本月投诉率的影响无法评估;除了以上2个方案外,运维并没有其他的方案;之前未沟通的原因是运维觉得仅仅是个小问题,可以和财务达成一致后解决。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直接采用运维的方式,无疑行政会成为最后的背锅侠,而且每次不良的体验,都会成为积累不满的出发点,就等着哪天引爆投诉。
笔者给运维提供了一份调研数据,根据行政的调查,75%的员工喜欢使用微信沟通,公司内部62%的内部会议(4方以内)采用了微信通话方式进行,外部的则占到了70%。不使用微信通话的会议主要因为手机在人多的时候听不清声音或收音不清晰。
基于这份数据,笔者就建议运维分2步走,第一步先测试能否在会议室的触摸屏安装微信并连接蓝牙音箱收音及放音。第二步根据会议室预订情况,将低频使用的会议室内的电话设置为需要二次登陆,查看用户接受度。
财务处我们协助进行了沟通,将费用明细的时间deadline调整到了2月底。给到运维足够的时间试行新方案。
我们可以设想,我们为员工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也可能是不断优化中的产品或服务),当员工第一次接触到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他们体验的环境是怎么样的,他们最可能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我们要如何改善我们的服务或者产品来避免员工因为情境因素而回避我们的产品或服务?那我们在宣传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宣传内容与员工的联结性,比如说在文案中使用一些网络语言,比如说设置一个低门槛的关注渠道,类似先填写一份调查问卷,然后再去做志愿者。比如说将反馈渠道中的开放问题放在第一位,方便大家认真反馈。比如说具体游戏环节前增加答题或者签名之类的小环节,既能降低排队时的焦虑感,控制游戏区的人流还能有效的提高参与感。
运营中有个MVP的概念,就是最小化可行产品,就是针对我们行政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而准备的一个1.0的最小化的可行产品,我们可以通过运营MVP,研究用户对MVP的使用情况及反馈数据,进而有针对性的将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快速迭代升级,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比如说笔者目前运营的餐厅共建会这个微信群,其核心就在于CRM,,即基于用户画像、用户分类、用户分级及反馈记录等措施,通过KOL的运营进而影响其他员工对餐厅的满意度,从开始建立时候,我们就不断的在迭代对这个群的运营措施,从开始时候提供平台让餐厅供应商和KOL互相沟通,到我们主动引导餐厅对KOL进行改善点宣传,到现在我们引导KOL在餐厅能做到的基础上,一起想办法,群策群力,从别人的事情我出头我看热闹,到我的事情我尽力我积极参与,后续还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更加多的迭代措施。
碍于篇幅,笔者就不再展开了,后续将继续系列文章,来分享笔者如何用运营的思路来做行政的一点小案例。
最后,笔者想说技巧、工具层面的能力好培养,但涉及到思考方式,却是需要常年累月的知识沉淀、思考及磨练才能达到了。
本系列文章结束了,纵观4篇文章,自我感觉写的有点乱有点杂,理论部分大于实际应用的案例,如果给亲爱的读者们带来了阅读上的不好体验,还请见谅了。
还希望读者们多多指正不足和缺陷,行政专业化发展道路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