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老行政们,如何让自己保持持续迭代的能力
2019-11-29 13:51
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近期暂无评论哦,赶紧抢沙发吧!~
行政大咖推荐
各位亲爱的读者,今天的话题是关于保持竞争力的话题,不管笔者观点如何,在实现财务自由之前,还是要为五斗米折腰,那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就很关键。
互联网在充分赋能每个个人的同时,也同样在加速放大每个人的能力。这早已不是一个看资历的时代了,别人的工作经验虽然短,但是自我迭代的速度可能比你快十倍。
就行政这个领域来讲,也同样如此。可以这么说,你对行政理解的层次已经决定了你能走多远。借助多元思维模型,笔者大致画了下行政运营的能力层次模型(仅供参考,轻拍),从能力层次模型来看我们可以哪些方面进行迭代吧。
接着我们就先进入第一部分,从能力和认知模型来看,我们在迭代过程中会碰到什么问题呢?
一、运营套路
大部分刚上手的行政人,一开始都希望能迅速学习一些能够上手的运营套路,因此很多行政人自觉或不自觉的,都会在这个阶段上停留很长时间。
比如提到清洁板块,很多人都以为它主要是靠堆人来实现效能的。如果碰到自己开始管保洁,那也是希望人越多越好来驱动满意度的增长。有时候参加一些公司的分享看到将清洁外包了FM公司,于是乎也开始积极探索将公司的现场服务外包给FM公司。
这样做带来的直接结果,从外部供应商来看,这家公司的行政政策的一致性较差,不按照实际情况调整需求,对于企业内部,是你没有摸清楚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内部客户的需求前,不断的调整,结果你的变革的想法再好,最后死的还是行政。可以这么说,套路的变更在你提供的产品没有确认是否能给用户带来核心价值的时候,就好比是一种毒药,只会加速你的变更的失败。
最近去听了几次大咖分享,参加了几个论坛,会后的讨论中,更多人还是对实操更感兴趣,对说方法论之类的不是特别在意。包括行政联盟上分享的各类文章来看,也是实操的阅读量远超方法论或思维模型的。
归根到底,最关键的是,停留在运营套路上,可能就是很多行政人面临的停留在杂务工作上不知道如何提升的根本原因了。
既然有那么多的坏处,那为什么很多人还是愿意停留在这个阶段呢?我猜想,大概是因为易上手,拿来即可用。行政毕竟不是一个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大部分时候还是停留在解决问题和显示存在感上,那学习更多的运营套路显然更有利于解决短期问题了吧。这个也是现实与人性了。
当然笔者的意思一定不是基于现实,仅仅学习运营套路是正解,正相反,长期这么做不可行的,如果一个行政想要继续向上走的话,不去理解行政运营的本质和方法论话,反而容易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结果不光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容易不断给自己挖坑,从而陷入挖坑填坑的死循环。
二、运营方法论
随着行政这个行业的发展,大量行政人在接触了国内外各类专业管理的观念后,各位大咖也开始逐渐总结和提炼行政工作中的方法论了,在“线”的层级进行思考及探索,最为大众所知的可能就是陈光老师一直在推广的FM了。(当然FM有自己的局限性,笔者的相关文字也做过详细的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出来看看)
于是乎,一部分行政人对行政的理解开始慢慢的进化到了下一个层级。就是对行政这个工作框架的思考。有了这个全局的认识,能够更好的在方法论层面指导我们如何去利用各种套路。
比如,陈光老师在FM相关理念分享的时候所说的那样,FM管理的核心就是财务指标与服务产出达成和谐,也就是行政提供的产品本身从长期来看要能够给企业带来核心价值,否则再如何运营或者变革也是没有意义的。
理解了这个理念后,我们就根据FM的相关理论把行政的职责大概划分为规划,建设,维护,运营和处置这五个阶段,统称为全生命周期模型。这套模型即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实际如何更好的提供行政产品或服务,同时也可以作为指导我们搭建团队的一些依据。
但是,亲爱的读者,你觉得理解到这一层就算对行政运营精通了吗?
从行政人的职业发展来看,可能还远远没有。很可能你只是一名合格的行政运营人员。
三、思维模式
当然也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就算了解了具体的方法论,有时候你还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比如,有次我和朋友探讨要如何做好全生命周期中运营这个事情。各自对运营涉及的维度还是有不同的理解,毕竟,运营只是过程。就好比你做办公室运营,不能只说找家合适的供应商来做,你每天去现场兜一圈,想想活动就可以了。要做好办公室运营,我们还需要注意和分析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最终的结果,然后再对症下药了。用学术一些的话来说,就要找到它的因变量。这里抛开产品应该首先带来长期价值不讲,影响运营成果的主要因素包括物的因素、人的因素及环境的因素。
拿人的因素来说,如何提升最终运营的质量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会首先想到对人运营本质上是让你的用户能认可并使用你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那如何才能让用户认可并使用呢?有没有什么理论是研究人的行为及内在的原因的呢?当然有,其实心理学家早已对用户行为的问题有了研究,那就是福格行为模型,我们只要把研究成果应用在实践上就可以了。具体就是两个关键词:先动机,再简化,最后去触发(顺序不能乱)。
用上图来说明福格行为模型的话,纵坐标为动机,横坐标为能力,这个横坐标左边代表着困难,和我们通常往右越大的习惯相反。图中的曲线叫行为成功曲线,曲线上方是行为成功区,曲线下方就是行为失败区。
根据福格行为模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能力,触发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如果我们不想某个行为发生,那只要拿掉动机、能力或触发中的某一个就可以了。比如说,你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将手机调成静音放在抽屉里面,这样就可以避免手机这个触发因素影响我们的学习。
同样的,在行政运营中,如果你想要触发用户对产品或服务产生认可或使用这个行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借鉴福格行为模型。比如说我们想要增加用户对垃圾分类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先动机,再简化,最后去触发这个逻辑去处理,当然一定要做用户路径分析哦。
增加用户的动机:我们可以用积分、公开表扬、树立榜样、公开承诺等措施增加用户的动机。
再简化用实施这个行为所需要的能力:增加垃圾桶的数量、更容易区分的垃圾桶配色或样式、方便提高垃圾分类的口诀、辨识度高的指引牌、提供给用户有明显分类标识的产品等来简化垃圾分类所需要的能力。
最后提供合适的触发条件:比如说醒目的提示词,人工提醒、反复的宣导、设立一个典型的反射条件等。
思维模型或方法论可以视作一种前人经验累积总结后的精华,通过合理的使用思维模型或方法论,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提高不少效率。同时很多套路其实也是从模型或方法论内演化而出的。
学会了思维模型或方法论,你就有机会摆脱单纯的使用外来的套路这个定势,从而可以走出自己的一套来了。
四、底层逻辑
最后,当我们继续往下挖的话,就是来自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了。在经济学里面有个有名气的单词,叫降维打击。以我浅薄的知识来看,其实就综合了多专业后的跨专业打击。举这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
但大家都一定知道,我们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讲究层层分解,KPI需要层层分解,数据分析需要层层分解,问题分析需要层层分解,报告内的数据也需要层层分解。根据对层层分解后得到的最小颗粒度带来的信息,最后发现问题,甚至于进行重构带来质变。听上去很玄乎,其实还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还原论的思想。
所以说,掌握底层逻辑后,很多道理就互通了。比如说,我们行政有个必学的核心技能,那就是学会拆解。
如果你希望达成你的KPI的,其实就是把一个关键指标拆解成若干二级指标,然后再把二级指标拆解成三级指标,并进行层层细分直至最基本的指标为止,有了这些基本指标,就可以解决行政很多时候大而化之的KPI考核问题了,并让我们行政知道如何通过在业务上某个基本指标的操作,提升KPI了。并理解行政的工作是如何对业务的全局产生影响的了。
五、本章小结
从行政的能力和认识模型上来说,对于行政而言,我们日常工作中追求的应该不仅仅是结果,更要重视对套路内更深层的方法论及思维模型的提炼,通过修炼内功,提炼出自己的思维模型,你越能从思维的底层思考一件事情,那你的价值也就越大,你比别人在认知上的迭代速度也就越快。
就像笔者之前的一位老大所说的,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看他学习或积累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是否能够通过掌握思维模型和底层原理来有效的解决问题。
接着,笔者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做迭代的吧,当然仅供参考。
1、利用地铁模型做敏捷迭代。
2、利用体系化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积累,比如说笔者前段时间看的客户服务运营支撑系统的相关文章,其中做了体系化的介绍,看了之后就能很系统的积累自己的知识,并内化后,设法在自己的工作中套用。下面放个图,大家感受一下。
3、运用数据思维实现自我迭代:数据思维与分析能力是基础能力,也是通往高手的进阶路径,学会利用客观、理性的数据指标来衡量成长或是量化目标与结果。
手机端,你可以尝试用Swipetimes,将时间投入与你的具体事项结合起来。PC端也有类似的工具,可以将电脑上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让自己一天的有效时间和休闲时间一目了然。
随后就是建立指标,细化目标,收集反馈及最后的根据结论迭代了,你可以用excel做记录。最后记得用思维导图整理思路。
4、组队迭代成长而不是独自作战。
比如说我碰到问题不会光看书,我会百度,我会知乎,也会去请教大咖,看看别人是如何解决的,一定要看有成果的案例,纸上谈兵没有意义。
现在行政联盟的行政群就是一个很好的智囊团,通过互相交流,就可能在思维碰撞中让你的知识或认知体系迭代了。
我现在每周会至少和2位朋友深入的就一个话题聊上半个小时,提前做好问题大纲发给朋友,从咨询开始,讨论中渡过,复盘中结束,每次结束都能让笔者形成一个新的想法或写一篇新的文字。当然有机会的话,面基更好,面对面的交流效率远比微信要高,同时也能维护人脉圈。
5、学会通过分享来积累知识模块。
受限于眼界,学识,每个人的知识模块其实很有限,那我们学会共享知识并获得其他人的反馈就很必要了。比如说笔者写FM方面的文章的时候,一定是先和大咖们反复交流,先共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抛砖引玉的获得大咖们的知识模块,一方面做交圈,另外一方面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界限,让自己写的东西更加具有价值。
6、关注在共享领域的技术应用。
共享领域在笔者看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管现在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的想象空间非常大,有些行政人觉得作为支援部门,不需要懂这些。的确,作为支撑部门的我们,确实不需要懂代码,不需要懂算法,不需要知道技术的底层逻辑。可是,我们至少要知道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之类的吧,有意识的去思考这些前沿技术在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中的可能的应用场景或解决发难吧。
7、学会用知识图谱来扩展知识边界。
比如说用区块链来查询知识图谱的话,可以得到下图:
基于这个知识图谱,我们就可以知道区块链的知识或应用边界,有意识的去了解了。
好了,碍于学识,我能整理出来的观点也就只有这些了。如果觉得好,还请期待下一次的分享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