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自己基于数据的理性决策能力的探讨
2018-10-26 15:54
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近期暂无评论哦,赶紧抢沙发吧!~
行政大咖推荐
亲爱的读者,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主题,如何提高自己基于数据的理性决策能力。很多读者会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日常多分析得失,多从结果角度看问题,就能理性的决策了。那在真实的场景中,有多少情况下,我们能做出理性的决策呢?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80%的决策都是利于直觉而不是根据数据驱动,这样的决策很难说是理性的决策吧。
笔者坚信不举例子来说明观点,那就是耍流氓。笔者习惯周末的时候陪同女儿看电视,讨论剧情,增加亲子互动。上周六陪女儿看discovery的纪录片,看的非常的入迷,幸福的时光往往过的很快,女儿要去上学而思的网课,于是女儿和我说“爸爸,能不能将电视机暂停一下,等下我上好课后还要看”,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婉拒了女儿的请求,女儿问为什么的时候,我的理由是:“你想着结束后要看电视,就会不认真上课。而且如果暂停了之后,家里面其他人也都看不了,这样比较的自私。”你看,我的理由是否很充分呢?当时的决策是否很正向呢?事后我认真想了一下,其实当时我拒绝女儿的主要原因是我不想继续看纪录片,想看最新的美剧去了。所谓的妨碍学习及不能自私的理由,不过是大脑在当时为了应对女儿的回复临时编的一个合理的理由而已。
从行为心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一般是先发生行为,然后为这个行为找一个合理的理由,而很少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再行动的。大家都知道如何和女孩子约会的时候,如果吃好饭,女孩子愿意和你走,那一般不会有理由。但是如果不愿意和你走的,那理由可多了。“明天要考试,需要回家复习”,“答应了父母在10点前回家”等等,但是这些理由是真的么?只是女孩子不想和你在一起,大脑给自己找一个理由罢了。过段时间,如果女孩子发现男生的确不合适她,她还是为那晚的决策而沾沾自喜,并且进一步将下意识的行动固化为一种成功的案例。
笔者所在的公司的健身房是物业部门管理的,在办公区投入使用半年后,健身房还是不开,物业部门给出的理由是没有人员去看着,生怕出事,我想也会有读者认可这样的理由吧,最终在工会的努力下,健身房得以开放,其实我们现在想来,很可能物业的想法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吧,那这样的决策是否理性呢?
说了上面2个案例,笔者试着得出一个结论:“往往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给出去的理由很有可能并不是真实的原因,而是为了让自己的行为更加合理化而找的借口,用这个接口做进一步的决定不一定是理性的”
那要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呢?笔者的建议是,除了要要考虑常规的成本与收益外,还要考虑“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那要如何理解呢?我们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吧。
假如你一个小时的工资是500元,现在你在家准备花1个小时打扫卫生,从传统的成本来看,你一个小时减少了500元的收入,如果你在工作的时候,找个阿姨来打扫,一个小时需要支出50元,这样你收入500元,因为不需要你打扫卫生,很可能还会产生100元的愉悦心情收入,这样你的总收益就是550元。当然,这样的举例无法说明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而且也非常的主观,万一碰到一个喜欢打扫的主,或者正好你需要通过清洁行为来放松之类的呢?
那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去看视频,要花个5块钱开通观看权限,视频的时间是30分钟。从收益的角度来看,这30分钟的最大收益应该用来赚钱,结果你因为看这30分钟的电影,从而减少了收入。你1个小时的收入是500元的话,那么30分钟不能工作的机会成本就是250元,算下来,你看这30分钟视频的真实成本是5元加250元,实际是255元、那如果你需要花10元钱去开通观看权限呢?表面看,你的成本增加了100%,实际加上机会成本的话,你的总成本就是从255元调整到260元,实际只增长了2%。那你觉得上涨的成本是否在你能接受的范围内呢?
借着这个例子扩展开,我们继续说“沉没成本”,有意义的是,我们在决策的时候往往会考虑沉没成本,进而影响自己的判断。比如说你出去看电影,看到一半感觉电影很无聊,但因为电影票没办法退票,一般情况下都是耐着性子继续看下去。这个时候,你买电影票的钱和剩下一半时间的损失,就是你这次看电影的沉没成本。我们多数人,看电影看到一半,哪怕觉得电影不好看,也心想,钱已经花了,还是看完吧,别浪费了,这个思想很正常,比如说你找了一个女朋友,谈了4年,总是感觉各种不合适,但想想已经4年了,还是继续下去吧,这个时候你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就是你的沉没成本。又比如你现在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发展前景,外面也有大把的机会等着你,但你选择成天的混日子,那从混日子开始花费的时间及收入的差额,就是你的沉没成本。又比如说,你回家发现孩子将墙面画的一塌糊涂,你立刻不问三七二一发火然后把孩子一顿打,这里的沉没成本就是你无法挽回的墙面损失、发火带来的情绪损失及打孩子导致的亲子损失。
那我们应该如何减少沉没成本呢?笔者的建议是,我们要敢于面对无法改变的沉没成本,选择面向未来的思考。看电影看到一半感觉实在无聊,那不如去做点其他更划算的事情,如果出去喝杯咖啡和别人聊聊天能给你带去更好的体验的,那就去喝咖啡聊天。如果觉得这个工作实在没有发展前景,外部又可以换个思路的,不如跳出去一个更大的天地。又比如说,如果孩子已经把墙画花了,预期发火,不如乘机教育,万一是你孩子对艺术感兴趣呢?那是求也求不来的好事情啊。墙花了可以修补,但孩子的天赋和自己的心情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说了那么多影响我们日常决策的因素,那我们日常要如何做好理性决策呢?笔者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1、 凡是决策,不要考虑理由的好坏,而取决于结果的好坏。
也就是说,任何决策一定要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大小关系,举个例子:大家在装修的时候,一般公司内会选择使用地毯,大部分时间,我们都会选择在办公区和走道铺设一样的地毯,但其实在公司里,地毯的磨损损耗是极不平衡的,像走廊、过道这样的地方地毯损坏得特别快,而办公区和会议室之类的地毯,可能过了1年还都是像新的一样,因此,如果从成本收益(物料成本及维护成本)来看,将走廊及过道这些地方的地毯调整为耐磨或者容易更换的地毯,每次维修和保养主要针对这些地方,根据笔者的经验,这部分往往只占整个地毯的10%左右的面积,整体的物料成本及维护成本都可以大大的降低下来了。
2、 利用价值换算帮助自己决策的依据,第三个方案思维。
日常生活中,往往会碰到在你决策的时候,2个选项很难衡量的情况,那我们其实可以将选项直接换成价值,这个价值在公司中往往是会给公司创造多大的价值。比如说,笔者近期处理的一个班车考勤的事情,笔者公司的班车不是按照上车就算打卡来算考勤的,而且到公司考勤,如果班车在路上迟到,势必会造成人员迟到,影响人员考勤,最终导致被扣工资。那传统的做法是要么将班车时间提前,要么就是让公司统一处理调整。班车时间提前显然不现实,我们有的班车单程将近1.5小时,再提前的话,这些员工势必会流失。让公司统一处理也容易出现加装班车迟到,然后补考勤的情况。员工因为自己利益的关系又群情激昂,逼着行政速度解决。单纯的衡量价值的话,很难衡量员工满意度和公司考勤之间的差别,但是我们采用价值换算的方式来做的话,很容易就能得出公司的政策在价值上高于员工满意度,但员工满意度是行政的安身立命之本,那要如何处理呢?我们要采用第三个方案原则,这里的第三个方案原则,与双赢类似,但还是有所区别,双赢很可能是一个新的方案,第三个方案原则是通过融合你的方案和我的方案,来形成一个我们的方案,最终让方案实行下去。笔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通过分析受影响伙伴的范围,通过建立专门的微信群、wiki自助登记、请班车公司确认迟到情况及群内公布互相监督的方式,来解决了员工补卡的需求及HR对考勤风险的要求。,
3、 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说到这里,读者可能会有疑惑,难道上面说的2点的基础不是用数据说话么?其实还是有区别的,这个习惯包含了几个层次,分别是:
l 养成用数据思考的习惯:就是凡事都不要下结论,一定要考虑成本与收益。能用数字描述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用含糊的“一点”、“差不多”或“大约”之类的语法。
l 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一定要是量化的数据:这点很容易理解,比如说你要减肥,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今年减肥成功的话,那今年多半不会减肥成功,但如果给自己定的是一个月减掉5公斤的话,成功的希望就会很大。为什么呢?可以参考笔者的《从减肥说起,期待效应对行政工作的影响探讨》一文哦。
l 使用数据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时代不是信息匮乏,而是信息过剩,我们首先需要通过筛选合适的信息源来选择合适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比如说,今天晚上加班的人员要不要安排加开空调,如果你根据日常的经验判断的话,弄不好就是浪费了公司的费用,但如果你通过参考外部气温、就餐人数、近期班车上座率等信息的话,就能更加有效的判断出是否需要加开空调了吧。再举个例子,笔者所在的公司,一个阿姨负责3层楼的清洁工作,从物业的角度来看,阿姨的工作量太大,但是如果我们根据楼层人数、垃圾桶数量、卫生间坑位数、楼层面积及阿姨的效率来分析的话,就能得出贴近合理的工作量的安排了,往往也比根据经验来做的判断,更加具有说服力了。
l 利用数据分析期望值与收益:比如说你需要扩租一个办公室,那多大的面积,多少工位及多少装修成本呢?往往老板就是一声令下,告知大致的信息,这个时候,显然拍脑袋的方式是行不通的,那你就要利用手头已有的数据,建议一个给到自己和老板看的合理的期望值及成本,和用户部门及HR沟通的人员计划,根据人员计划换算的办公室面积,根据人员计划、办公室面积及公司标准概算的概算,行政的预算是否能支撑这样的概算,如果不能的话,要如何调整才能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契合行政预算,最后建议的方案是什么,具体的模型是什么。当你用数据分析的方式来管理老板的期望值时,你就会发现往往更加容易说服老板,
说了这么多,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
l 人80%的决策都是基于直觉,这样的决策很难说是理性决策。
l 认识到机会成本及沉没成本的概念,有助于解释影响日常理性决策的问题点
l 通过4个方面来让自己养成使用数据说话的习惯,提高理性决策的能力。
如果感兴趣的,还请关注老许的博客哦,期待下一次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