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提高快速反馈能力的经验
2018-11-15 09:21
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近期暂无评论哦,赶紧抢沙发吧!~
行政大咖推荐
亲爱的读者,你是否碰到过领导和你讨论事情,你只说了123,领导给你补充了456789,然后看着你摇头,你自己懊悔没表现好的情况呢?你是否碰到过发生紧急情况,你根据经验来,按照123来处理,却发现事情往往还有456789,你压根没想到,最后事情没处理好,你还惹了一身骚呢?
这次笔者分享自身的经验,和大家探讨2个问题:
笔者提高快速反馈能力经验
如何保持这个习惯
首先来分享一下笔者的经验,笔者是如何提高快速反馈的能力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以下4步:
每天下班前抽5~10分钟时间,找个笔记本(至少B5,方便画图),写下5个今天碰到或者想到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必须使用疑问句,比如“为什么今天的会上我没有发言?”,句子的字数要>10个字,问题不用很高大上,想到什么写什么。
问题下面要分条目写自己想到的思路,每个条目的字数在30~50字以内,字数太少不利于充分表达思路。字数太多不利于后续的整理,内容最好遵从5W2H原则。
每条问题及内容的书写时间,不应大于2分钟,时间一长,精神容易发散,影响效果,有了时间限制,人有紧迫感,更加容易激发效率。
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首先,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11个块组成,超过的部分很难记住,我们将问题限制在5个,符合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使用疑问句会引导你大脑主动思考,后续的整理过程,则进一步符合心理学上关于记忆的定义,记忆是通过输入、储存和提取构成,从而将短期记忆(工作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并通过与以往经验的整合,形成新的经验。在你回答你自己写下的问句时,你大脑会调取你长期记忆中的信息,并结合现实碰到的信息,来让你做出回答,不要担心你写的内容会很空洞。没关系的,你将空洞的内容转换为新的疑问句,继续问自己,继续回答。
比如说,你今天的问题是:我今天和领导打招呼了,但为什么她没有回应我呢?
内容可以列举一些比如:
她可能在忙着看手机,没有注意到我和她打招呼了,所以才没有回应我。
今天我在会议上没有附和领导的想法,会不会因此生气了,才不和我说话。
我上周应该提交的报告到现在都还没有提交,是否因为这个领导才不和我说话呢?
昨天和同事八卦的时候,有人提到了领导的负面新闻,会不会是我没有主动提,传到领导耳朵里面,领导觉得我没有把她当自己人了呢?
最近广州的伙伴对于后勤支持负面反馈挺多的,我没有和领导回复改善的情况,是不是有伙伴投诉到领导那里了呢?
接着这些内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展开,比如说第2条:我上周应该提交的报告到现在都还没有提交,是否因为这个领导才不和我说话呢?我们还可以继续深挖,再列举一些内容出来,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锻炼你快速思考的能力,同时整合你的思路,理顺可能性,从而给到你改善的方向,并作为你未来的参考。
最后就是要定时回顾,笔者一般一个月会看一次自己记录的东西,每次看都会觉得自己在深度(一个问题不断层层推演,想得越来越深入)和广度(对同一个事情,从不同角度提问,把和这个事情相关的各个因素和角度都考虑全面)想的越来越完善,同时通过比较、审视自己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和过去有什么差别,能够进一步帮助自己改进思考的方式。
从笔者的经验来看,自己在处理日常工作和事务中,因为有了这些“预案”,反馈更加的迅速,突发情况下的应对方案也更加的完善,从而让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从容不迫了。所谓的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笔者这里分享的方法,可能也是一种准备吧。
说到这里,很多读者要说了,这个作者写了一大堆的空话,这些道理我都懂啊。作者是骗字数的么?
笔者要说的是,对啊,你的问题不是你都懂,而是你不去做,你“懒”啊。
下面笔者就来和大家分享笔者是如何养成并保持一个习惯的。
关于养成习惯的书,市面上实在是太多了,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和适应的方法,笔者在这里仅仅是分享一下笔者的经验。
首先,你需要清楚的认识到人是很难走出舒适区(行为习惯、身体习惯及思维习惯)的,要走出舒适区建立新的习惯,需要付出足够的代价(时间成本及各类其他支出)。
这里的行为习惯指的是你日常动动手就能完成的,比如说你喜欢抓头发,碰到压力喜欢咬手指,无意识的转笔之类的,都属于行为习惯。这些习惯比较容易改善,采用消退法或正向反馈的方法,一般1周左右就能改掉。
身体习惯就是要让你的身体发生变化的习惯,比如说不吃甜食,早睡早起,乃至减肥,这些习惯,一般需要通过小步走,制定合理目标值引导的方式来改善,一般需要1~2个月左右才能形成新的习惯。
思维习惯就更加好理解了,有个专用名词叫思维定式,如果你的大脑是电脑硬件的话,那你的思维和认识方式就是操作软件了,一个个思维习惯就是操作系统中类似word、PS、暴风影音之类的软件,他们让你按照软件的设计思考,如果要改变的话,就等于是将软件卸载,再装一个新的。日常大家用惯了word,让你用WPS是否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期呢?要改变你的思维习惯,很可能要花上1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才行了。
第二个建议就是,习惯拿数据说话了。这里的拿数据说话,其实是用来让你看到自己的改善,从而帮助你看到效果和希望,形成正反馈后,更加有利于坚持下去,从而形成新的习惯。
比如说,你要减肥,你可以记录一下(用APP或者纸张都可以),今天跑了多少公里,消耗了多少的热量,如果想吃东西了,翻出来看一下,查一下食物热量表,很可能就会下意识的少吃一些东西了。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可是真的很有效,因为它能消除我们“随意”的感觉,客观的掌握事实。记录能帮你调动大脑中理性的力量,让你和原来的坏习惯做更有效地斗争。
第三个建议是,让你的计划保持弹性,提前设置例外计划
还是拿减肥说事情,如果你当天身体不舒服,不适合健身,那怎么办呢?当然是休息好之后再健身啦。笔者的建议是,你记录一下,并调整明天的锻炼计划,补回来就好了。同时在减肥没有形成习惯前,节食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笔者也是一周五练,晚饭不吃,早饭和午餐都吃清淡的东西,但身体抗议啊,那我周六的时候,就带着老婆孩子出去吃点好的,比如说牛排啦,日料之类的,既能犒劳自己一周的辛苦,增加家庭交流,还能在满足口腹之欲的时候,减少热量的吸收,至于吸收的热量怎么办呢?记录下来,下周一二加练,消耗掉就好了。这样才更加有利于保持一个好习惯。
第四个建议是,不要同时培养多个习惯。这里就要说到意志力的问题了,根据研究,人的意志力总量是有限的,如果你同时培养多个习惯,很可能一个习惯还没坚持到计划完成,意志力就消耗光了,那怎么可能再培养其他习惯呢?
比如说笔者,笔者是先培养好了每天健身的习惯,然后培养了每天背100个英语单词的习惯,最后才培养自己每天写1个小时文字的习惯,如果是同时培养,估计这3个习惯都无法养成的吧。
第五个建议是,给自己制定的规则越简单越好。
越是复杂的规则,越是消耗你的意志力,比如说你每天要看10页书,你就看书,不要想着去做笔记之类的,这样反而给你看书增加压力,最终让你很难养成看书的习惯。还不如先养成看书的习惯,然后增加在看书时做笔记的习惯更加好。
如果你的目标是今年减肥50斤,那你需要的不是每天喊减肥的口号,而是分解为一个月降低多少重量,你要采取的具体措施,一步一步来,让你自己看到效果,才能增加信息。大目标看着遥不可及,但你分解为小目标后,小步走更容易抵达终点。
最后,颠覆你想法的是,笔者的建议是不要在意结果,要在意各阶段的节奏。结果是一个滞后性的指标,已经发生的无法改变的事实,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对我们的意义其实不大。如果是关注各阶段的节奏,或者说是预测性的指标,更加有利于你明确目前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可以调整步子或者方法,让你的计划更加容易实行,最终达成培养习惯的目标。
说了这么多,笔者想对读者提个建议:预期想,不如做,行动才能成功。
那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
笔者分享了笔者提高快速反馈能力的方法
笔者根据经验分享了养成一个习惯的几点建议
预期想,不如做。
如果感兴趣的,还请关注老许的博客哦,期待下一次分享哦。